——记张克英指导员
张克英指导员1935年出生于山东招远革命老区一户穷苦的农民家庭。1954年底,不满20岁的她,积极响应祖国开发大西北的号召,毅然告别家乡,投身屯垦戍边的时代洪流,来到新疆石河子垦区(农八师前身)。1956年她又响应兵团党委向塔里木进军的号召,毅然报名离开条件相对好一些的石河子,来到亘古荒原塔里木,一直干到退休。
说来也是缘分。在北疆的石河子,她与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打交道;在南疆的阿拉尔,她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打交道。一生能在世界闻名遐迩的两个大沙漠边缘战天斗地,变戈壁为良田,创造人间奇迹,这也许是天意,的确此生无憾了。
我和她是1968年底在原14场(9团)作业站(9团二营地区)二中共事的。作业站人称14场的西北利亚,其艰苦仅从这个称呼上就可见一斑。当时她是学校的指导员,除了抓思想教育,行政上还分管后勤杂七杂八一摊,其工作难度之大,更是可看一斑。记得刚去作业站时,我们都住在用红柳枝和芦苇草搭建的地窝子里,条件极为简陋。指导员一看没有櫈子,二话不说,拿来两根木棒,抡起砍土镘使劲其将砸入土里,然后将一块本板钉在木棒上,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木櫈就做好了。指导员绕着它看了又看,不无遗憾地说,“这个櫈子不能搬动,用起来不太方便。但有总比没有强,你们先将就用吧”。末了她还不无风趣地说,“这样也好,不怕别人偷!”
她的文化程度虽然不高,但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硝烟的薰陶,经受过戈壁大漠沙尘暴的洗礼,绚丽多彩的人生,为她积累了作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。她讨厌高谈阔论,也不喜欢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。总是针对具体问题,采用今昔对比的方法,通过聊天的方式对我们进行思想教育,收到了较好的效果。
那时我们思想上的突出问题是对前途没有信心,担心把美好的青春时光浪费在戈壁滩上。她多次和我们谈心,耐心做我们工作。她说,“1956年我们刚进塔里木时,那才叫艰苦呢!遍地都是红柳、胡杨、铃铛刺,还有一个接一个的大沙包,没有人烟,好像与外部世界都隔绝了。我们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唤醒了塔里木,给它带来生气。你们看,现在公路通了,干渠有了,林带有了,条田有了;水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瓜果,什么都能生产。这才十几年的光景,塔里木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我自己就是从这些变化中看到希望和前途的。虽然现在还比较艰苦,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,塔里木一定会越来越好!你们从大上海来到祖国边疆,两个地方一对比,差距那么大,于是就灰心了,感到没希望了,可以理解。但我听说上海也是从过去的几个小渔村小场镇,经过你们祖辈几代人的不懈努力,才慢慢发展起来的。没有祖辈们的艰苦奋斗,就不会有现在繁华美丽的大上海。”指导员这些实而不华朴素感人的肺腑之言,像无声的细雨浸润着我们的心田,荡涤着我们灵魂。正是有像张指导员这样一大批优秀政工干部的言传身教,使我们在过思想关上少走了不少弯路。
她是一个善良,人品纯正的共产党员。那个年代,文化极度贫乏,很多书藉都在禁读之列。我的一位同事里给她寄了一些手抄本,其中就有《一双绣花鞋》。大家在私下偷偷传看。谁知上面一个文件,要禁查手抄本之类的反革命书籍。一时风声鹤唳,草木皆兵,吓得我们不知所措,胆颤心惊,最后只能将手抄本交给了张指导员。“里面写了些啥?”她问。“都是抓特务的事。”没想到指导员居然把手抄本还给我们。“好好收起来,再不要东传西传了! ”不仅没有没收,她也没向上面汇报,使我们躲过一劫。在那个年代她这样做,分明是在保护我们,可她自己要承担多大的政治风险哇!
指导员祖籍山东,她血液里秉了山东人豪爽直率的基因,干起活来风风火火,从不拖泥带水。她又生长在农村,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许多农活她都会干,一看就知道是行家里手。她分管后勤工作,从来都是身先士卒,率先垂范,从来都是在第一线亲临亲为。初春,凛冽的寒风还在塔里木的上空呼啸,指导员身穿已经泛白的黄棉袄,肩扛砍土镘,带着后勤的职工给渴了一个冬天的条田灌水。初夏,她又带着老师们在稻田里拔稗子,看看彼此连泥带水的花猫脸,大家都乐得哈哈大笑。盛夏,顶着40度的酷暑,她带着师生们到已经收割后的麦地里拾麦穗。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哇!大家一定要拾干凈,到手的粮食千万别浪费”,她略带沙哑的声音响彻麦田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指导员怀着丰收的喜悦,和大家一起忙着摊场、晒场、扬场。看到一粒粒饱满的黄豆装进麻袋,她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感慨地说,“这下可好,冬天用不着顿顿吃老咸菜了。有了黄豆,可以自己磨豆腐吃了”!她还经常和大家一起到牛棚铡草,咔嚓咔嚓的铡草声和着黄牛吃草的咀嚼声,像抒情和谐的乐曲,使大家忘记了疲劳。无论夏天的业余割草,还是常年猪圈起粪,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和头上那顶已经洗得泛白的军帽。
那时生活艰苦,只有逢年过节才分一点肉包、饺子。指导员知道,这是我们最想家的时候。记不清她有多少次和我们过节,和我们一起包饺子、煮饺子、吃饺子。指导员这个山东人,干工作是豪放的女汉子,像包饺子这样的家务活,干起来又变成地道的巧媳妇。她一个人擀皮,我们三个人都包不过她。
还有一件刻骨铭心令人终身难忘的事。1973年盛夏,我因生小孩难产,急需转院进行手术。在这人命关天的关键时刻,指导员毫不犹豫地站了岀来,毅然决定陪我去师二医院。救护车行驶在起伏不平的公路上,吊瓶隨着救护车的颠簸上下左右晃动,真是在和时间赛跑。要知道作业站离师二医院还有近三十公里的路程呀!万一在路上岀了什么状况,后果不堪设想,用心急如焚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!好不容易到了二医院,我立即被推进手术室。指导员和我先生在手术室外焦急地等待着,还要不时到婴儿室里看看嗷嗷待哺的宝宝。手术结束后,指导员详细向医生询问了我的情况,得知没有生命危险的确切答案后,大家才松了一口气。这时已经是凌晨四点了。她对我先生说,“接下来你护理任务重,抓紧时间先休息一个,我来看着她(当时我还没苏醒)”。
就这样,指导员在重症病房度过了她的不眠之夜。第二天,她又一直安慰我,“为了儿子一定要好好调养,只有你好,才有你们一家三口人好。”然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赶回学校上班。没想到手术后的第三天,她又让她大儿子专门到苇湖钓鱼,冒着酷暑从作业站骑自行车,大汗淋漓地将鱼送到医院,让我熬汤补养身体,感动得我热泪盈眶,无以言表。
岀院后她经常到家里来看望我,教了我很多产后调理的知识,教了我很多育婴的知识,比如怎样哺乳、怎样给宝宝洗澡和换衣等等。
大概彼此都是女性,我总觉得指导员有时像大姐姐,有时又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,关爱我们,使我们感到温暖、温馨,不是亲人胜似亲人。
指导员1980年调离二中后,先后在二营营部和三中仼职一直到光荣退休。她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和一生都献给了边疆,献给了塔里木。在多年的工作中,勤奋努力,入了党,提了干,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政工干部。如今的她已年过八旬,在她耕耘了一辈子的阿拉尔颐养天年。
敬爱的张指导员,衷心祝福您健康长寿,幸福安康!
2016年初写于上海
后记:由于器官功能衰竭,医治抢救无效,张指导员于2016年9月10日仙逝,享年81岁。弥留之际,她的二子在病床前呜咽地给她读完了我写的这篇文章。已经不能言语的老人,脸上露出微笑,眼角两行清泪,安然驾鹤西归。祝愿张指导员在天国安详幸福!
|